(Photo by Matt Duncan on Unsplash)
“Never regret. If it’s good, it’s wonderful. If it’s bad, it’s experience. “ — Victoria Holt.
Medium 連結
前言
從六月初開始,參加第四期程式導師計畫以來,這段日子過得飛快,轉眼間一個禮拜又過去,自己也迎來了課程中場。其實這篇心得早該在計畫第一百天、或是滿三個月那時候生出來,雖然每天都還是有持續寫進度報告,但覺得是時候來總結學習至今的想法。
然而卻遲遲未動筆,卡在構思階段不知該從而說起,想著想著一天天就這麼過去,所謂的心得文當然也一直停留在腦中。即便如此,仍時常思考自己究竟想記錄些什麼,省思自己是否有所成長,觀察到學習態度上的轉變,或是想要留些什麼給未來的自己。
直到完成第十四週的網站部署,準備邁入十五週的第三個複習週和十六週的前端中階課程。驚覺到,原來我已經走完成課程的一半了啊!相較於最初連 JavaScript 和 Java 都傻傻分不清楚的自己,現在已經能熟捻操作 CLI 介面,瞭解該如何串接 API 和呼叫 function,或是探究工具或指令背後的意義,想想也真是不可思議。
畢竟在未來某天,一定還是會需要回顧這段路程,倒不如趁記憶還清晰的時候記錄下來,於是這篇中場心得就誕生了。
文章大綱如下,會分為上下兩篇,而本篇為前半部分:
- 萬事必有起因
- 關於那些沒能選擇的過去
- 如夢似幻的那一年
- 值得不值得
- 失而復得的熱情
- 恐懼的背後什麼都沒有
-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 慢慢變成理想中的樣子
前半段會比較偏向過去的學習經歷,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可能會不太具有參考價值,只是想要好好回顧一路走來,自己對於學習上心態的轉變。
後半段才會慢慢切入主題,也就是開始程式導師計畫以後的種種心得,覺得要討論的方向不太相同,因此分上下兩篇記錄。
那麼,以下就是一些關於過去學習的思路歷程。
萬事必有起因
「為什麼會想學寫程式?」
這想必會成為日後求職面試的必考題吧?
對我來說,「學程式」這件事或許不能完全說是一時興起,而是當初經歷的種種事情,似乎最後都導向「我要成為工程師」這個答案。
但其實有更重要的原因,來自於求學過程中遭遇的種種挫敗,讓自己害怕學新知識這件事,也讓我成為一個很沒有自信的一個人。這樣的我,還有從頭來過的機會嗎?
曾經連續兩次指考物理成績都不及格,也曾被當過微積分,這樣的我真的有辦法寫程式嗎?已經在大學時期失敗過的我,真的還有辦法轉換跑道嗎?老實說,這些問題直到現在都沒有答案。
唯一能夠確信的,就是如果不嘗試「開始」,永遠都不會知曉自己適合不適合。
關於那些沒能選擇的過去
想回頭談談自己的成長過程,其實也不是多光彩的故事,因為求學過程曾帶給我深深的傷口。即便有令人稱羨的國立大學學歷,因學歷獲得種種機會的同時,卻也不斷被加上無形的壓力,被貼上的標籤彷彿一把雙面刃在折磨著我,直到現在都是。
但那些選擇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自己也必須去承擔選擇的後果,即使事後後悔再多,聽起來都像是滿滿的藉口吧。
在求學過程,總是有意無意或天意,讓我避開最想要的選項,我很害怕自己沒辦法達到最好的結果,害怕自己要是做出選擇了,卻沒有拿出相對應的成績時,那我該怎麼辦才好?
小學時的自己,可以很自豪地說出自己沒有補習,在段考前還可以賴在電腦前組對打鯨魚王,無憂無慮。國中後開始踏入補習班,還記得自己曾經翹掉補習直接逃回家過,即使只有短短幾天,仍忘不了那段重拾自由的快樂。雖然後來還是被導師給帶回去了,回到所謂的「正軌」,或許這也是日後種種事情的跡象吧。
國中升高中那年的基測,我永遠記得 399 這個數字,考了兩次都是一樣的分數,又因為作文成績被刷掉,踏入了第二志願。直到升上高中大學,所謂的「優等生」光環褪去後,便深深對自己的平凡感到無能為力。
高中時雖然加入了吉他社,到高二因為害怕組團而成為幽靈社員。之後卻也沒有比較用功讀書,大考後驚覺自己竟荒廢了學業,甚至還成為了重考生,只為了能夠進入夢想中的那所大學。
明明比較喜歡動物和日文,卻因為分數有到就選校不選系,填了農業相關科系。大二選組別時,因為對自己的設計能力沒有足夠信心,放棄當初更想選的景觀設計組。直在大三實習寫專題後,才發現自己根本就不想走這行。
我的人生好像充滿了藉口,明明不夠努力,卻又不服輸,徒有那無謂的自尊心。好像一旦考試考輸了,就只能全盤否定自己。
好想要逃離這一切,想到一個新的地方重新開始。這時候我,想起了大三開始選修的日文課,或許那是我第一次自己選擇想要學習的東西,畢業前也靠著繼續自學考到了 N2 程度。
「這一次,我要為自己的人生做主!」那時的我是如此天真的認為,只要能逃離現在身處的環境,自己對未來一定會有更不一樣的答案。
然而殘酷的現實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出走,該往哪個方向找尋答案,那些問題最後還是會原封不動的回到你身邊
如夢似幻的那一年
於是畢業後,我選擇前往日本打工度假一年。其實早在大二暑假那年,我就曾經獨自一年到日本愛知縣打工換宿,回想起當時的自己還根本不會說幾個日文單字,連網路卡都沒辦,就懵懵懂懂來到了鄉下小鎮。
當時的自己,喜歡像這樣在異地生活的感覺,終於來到朝思暮想的國度,即使在日生活並不完全美好,還是會有不好的一面,對自己來說卻甘之如飴,每段回憶都值得收藏在心底。能夠一切從零開始,沒有負擔,只需專心投入在當下的事物,似乎也就足夠。又或許,只是單純想稍微逃離原本讓自己喘不過氣的環境吧?
直到畢業後,我帶著大學打工一點一點存下的資金,再度來到了日本。
前半年仍沉浸在一切歸零的新鮮感,卻不知曾幾何時,當初那份熱情也悄悄淡去。說來有點難為情,之所以在畢業前就下定決心要前往日本,一部份是想重新開始,另一個原因,其實是因為在重考那一年,入了某偶像團體的坑,想著一定要完成參加演唱會的願望。然而這個願望卻沒有實現,在我終於赴日以前,喜歡的成員就畢業了。
也才明白「推しは推せるときに推せ(能支持喜歡的人的時候全力支持)」這句話的涵義,古人總說要及時行樂不是沒有道理。對於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想到的話就去做,寧可做出選擇再來後悔,也不要後悔當初自己沒有去做,藉由這段經驗讓我深切體會到。
總之,喪失動力來源的自己,雖然還是很喜歡日本,卻也似乎快要忘記自己為何這麼想來日本。也是在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將活著的動力建立在他人身上」其實是件很危險的事情。信仰可以催化自己的人生,卻不能成為生命的氧氣,還是要靠自己找到能夠往前邁進的動力。
在這一年,還發生另一件大事,其實是在赴日半年左右,家裡大長輩住院了,並且情況不太樂觀。得知訊息後的自己,馬上訂了兩三禮拜之後的班機飛回臺灣。
對、至今我仍記得非常清楚,為什麼自己不是趕在一星期內回來呢?就為了省那該死的幾千塊票錢——我沒有見到外婆最後一面,而是在下飛機一得知消息後就直奔殯儀館……。
這件事情帶給了我很沉、很重的打擊。待在台灣的那一個禮拜,幾乎每個晚上我都是哭著入睡,想起記憶中外婆的身影、想到逐漸年邁的家人,思考自己究竟為了什麼要待在日本、思考充滿迷惘的未來。
值得不值得
結束打工度假後,我回到了臺灣。
先是在學校做了幾個月的行政助理,一邊思考自己是否要報考公職。過著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的同時,我想起長輩總會把「考公職」這件事掛在嘴邊,以前或許是叛逆吧?一聽到這三個字就感到頭痛,為什麼要擅自決定我的將來?
但長輩說的話其實也有他的道理在。老實說,這樣的日子確實很平穩,收入也穩定,一定有更適合這份工作的人在。並不是說這份工作不好,只是,覺得自己似乎還是不適合做行政庶務,難道人生就只能這樣了嗎?想要找到自己能夠投注一輩子心血的事物,就像當初在大學時期,看到周遭熱衷於討論學術觀念的同學們,那對充滿求知慾的眼神一樣。
當初的自己,思考了許多未來可能的道路。例如航空業、餐飲服務業、準備調查員考試、繼續求學,那年甚至因為喜歡上看舞台劇,做著去專門學校的美夢,或著是想為了實現留學夢準備申請別科。
但因為求學時期的種種挫折,當時只覺得自己或許不應該先繼續學習,而是直接踏入職場。總之先去日本賺錢吧?之後如果想繼續求學,也能夠有足夠的資金支付學費,不會造成家裡的負擔。因為這個想法,開始尋找能夠赴日工作的機會。
後來經過面試,因緣際會,我進入一家做電子書相關的日商擔任專案助理,也就是負責當日文窗口,負責翻譯文件等等,一方面累積工作經驗,一方面等待著時機。其實就在段期間,公司老闆曾問過我想不想學習程式,「很想!」這個答案不假思索便脫口而出,但其實我內心是害怕的,一次次的失敗經驗讓我卻步。
後來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或許是因為,先前自己曾表明想趕快到日本工作吧?現在回想起來,要是當初能夠耐住性子,好好重新打磨自己,未來是否會更不一樣呢?然而沒有如果,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我們能做的就只是把握當下而已。
再經過幾個月,在一次日本徵才會上,我找到一份能夠赴日的工作,是餐飲服務業相關,簡言之就是到日本當儲備幹部,後來經過重重面試後也幸運被選上。然而,等待簽證的時間其實十分漫長,這段期間,我仍舊非常迷惘,即使這是當初自己的選擇,卻總覺得還是有那麼點不甘心,我是否應該還能有更好的選擇?
腦中總會不時想起,當初在日商工作時,老闆在我離職那天對我說的話:「你要好好想清楚,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你值得更好的選擇。」然而,當時的我並沒有把這句話放在心上。
等到簽證終於下來,很快的經過一番準備作業,敲定好赴日時程的時候——那時正好是今年三月,也就是疫情整個炸開的時候。當時的自己其實沒有太多時間猶豫,到底去或不去?這份工作值得冒這麼大的風險嗎?或許詢問一百個親友會有九十九個說不吧?的確,得到的回答不外乎是:「自己的健康更重要,工作機會再找就有。」、「當作累積經驗很好,但現在不是出國的好時機。」其實這些道理自己心底也都明白,只是當下沒辦法立即做出選擇。
不管如何,在出發的前一天,我辭退了這份工作。後悔嗎?好像也還好,反而一直懸在內心的那塊大石終於能夠放下。值得嗎?至少現在的我,很慶幸自己後來選擇了現在這條路,儘管我還沒有實際踏入這個領域,仍在為了獲得那張入場票而努力著。
也就是從今年三月底左右,我開始嘗試自學寫程式這件事。
最後稍微總結這篇,想談的其實就是下列幾點:
- 如果不嘗試開始,永遠都不會知曉自己適不適合
- 面對問題,有時候「逃離」也是一種方法,但你仍要不斷思考下次再遇到時該如何面對它
- 將自己活著的價值建立在他人身上,其實是很危險的事情。
- 想到什麼就去做,寧可做出選擇再來後悔,也不要後悔當初自己沒有去做
- 人生沒有如果,能做的事就是把握當下
結語
其實上篇寫得差不多以後,一直很猶豫要不要發出來,總覺得這些經歷對他人而言,應該是不太重要的事情,也一度想把整篇砍掉,乾脆直接敘述有關目前學習程式的感想就好,不需要把過去的經歷挖出來。但這段過程對自己來說似乎是必要的過程,把過去的種種黑暗面給攤出來,也是不想再讓自己陷入過去的迴圈。
比起這些過去,更重要的是現在。但正因為經歷了這些過去,才會有今天的自己,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也因為有這些不光彩的過去,才能讓我終於醒悟,原來從以前到現在,自己都是有選擇的,而自己也必須去承擔那些選擇的後果。
其實我覺得很幸運,生長在一個能夠讓我自由探索未來的家庭。儘管我的人生不斷在繞遠路,仍舊對生命徬徨,卻還是能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對此總有說不完的感激。想要回報他們,也更加堅定自己想在這條路走下去的想法。
現在想想,過去經歷的這些其實好像也沒什麼了,至少現在的我找到了想繼續努力的目標,而我也正朝那個方向前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