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3 15th鐵人賽] Day9 - 有魅力的 Repository 會如何撰寫 README.md

原文連結:イケてるレポジトリのREADME.mdには何を書くべきか - Qiita


前言

在 GitHub 新建 Repository 時,首先會建立 README.md 這個檔案。您是否會將文件維持預設狀態,而不做任何修改呢?

README.md 是 Repository 的門面。通過編輯這份文件,能夠大幅提升 Repository 的質量。然而,可能有許多人不知道應該在 README.md 中寫些什麼。

本文將會整理一些建議的架構內容。

README.md 的讀者是誰?

首先,需要考慮這份 README.md 是為誰而寫開始。

README.md 的讀者主要分為兩大類:使用者和開發人員。根據預期 Repository 的瀏覽對象主要是使用者或開發人員,決定以哪一方為主體來撰寫。

README.md必須用英文撰寫嗎?

由於知名的 OSS(開源軟體)通常以英文撰寫 README.md,因此可能產生應該要使用英文撰寫的認知。然而,如果主要觀眾是懂日語的人,那 README.md 就應該以日語撰寫。

此外,若堅持用英文撰寫使內容變得薄弱,反而得不償失。近年來,因為翻譯技術有飛躍的進步,可嘗試先使用自己擅長的語言撰寫,然後再進行翻譯,也是另一種方法。

使用者想知道的事情

Getting Started 入門指南

首先介紹使用者在試用工具所需的前置作業。基本架構如下:

  • 安裝步驟
  • 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如果缺少這些內容,使用者將不知道該如何使用工具。因此請務必寫上說明。

此外,Getting Started 的長度通常反應使用該工具的門檻高低。理想情況下,安裝應該能透過一行指令完成,使用步驟也應該盡量簡化。

若撰寫時發現步驟太長,試著思考如何簡化;若難以簡化安裝步驟,可以考慮準備 Web 環境的 Playground,或建立 Docker Image。

Manual 使用手冊

README.md 中,提供 Manual 和 API Reference 相關連結將對使用者非常有幫助。

需注意這些文件包括 TutorialReference 兩種類型,請盡可能使其保持平衡。

Tutorial 教程

描述工具典型的使用範例。盡可能附上使用截圖,以 Step By Step 的方式詳細說明。推薦使用 Read the Docs 等工具來撰寫。

Reference 參考資料

詳細且全面性描述工具的規格。

若是在建立 Library 的情況,多數程式語言都附帶自動生成 Reference 的功能,因此建議透過工具從 Source Code 中的文檔註釋自動生成 Reference。

可搭配使用 Read the Docs 等工具,盡量透過自動生成,以確保 Reference 和 Source Code 之間的一致性。

Release Note 發版紀錄

撰寫發版紀錄,可在使用者升級工具版本時提供幫助。

雖然這在 Beta 版本或其他預發布版本並非必要,但在版本 1.0 以後發布的版本,請務必留下紀錄。由於回溯過去的版本以查找資訊並不容易,請務必在每次發布後追加紀錄。

發版紀錄應該放在 CHANGELOG.md 或 GitHub Releases 等地方,而非直接寫在 README.md 中,並且應該附上相關鏈接。

建議依照以下網站的格式撰寫發版紀錄:

  • 如何維護更新日誌

在撰寫發版紀錄時,可能會希望詳細介紹新發布的功能,但需注意一點,發版紀錄是用於版本更新的文檔,若寫得過於詳細,對於實際閱讀這些文檔的人來說,可能不是那麼感興趣

至於新功能,可另外在 Release Highlights 或 Blog 等地方進行宣傳。

在發版紀錄中,請確保提供以下兩點信息:

  • 需要升級到哪個版本?
    • 哪個版本修復了安全漏洞?
    • 支援的 Runtime 和 Middleware 是否有變更?
  • 升級版本時需要採取哪些措施?
    • 是否存在破壞性變更?(請遵循語義版本控制
    • 哪些功能被標記為不推薦,並提供了替代方案?

支援窗口・錯誤回報方式

README.md 中明確列出支援窗口,有助於收集到使用者的反饋。支援和錯誤管理雖然有些類似,實際上是不同的東西。兩者皆可在 Issues 中進行管理,但支援包含使用郵件列表、Slack、Discord 等方法。此外,透過舉出常見問題,提供疑難排解的文件也是不錯的做法。

無論使用哪種方法,重要的是明確列出支援窗口。
使用者在提問之前,應該先仔細閱讀提問方法,並依循相關的規範。

開發者想知道的事情

開發者文件可以寫在 CONTRIBUTING.md 中,但也經常會記錄在 README。若寫在 CONTRIBUTING.md 時,請確保能夠從 README 連結到相關內容。

開發環境設定指南

開發者文件的 Getting Started。

  • 安裝所需工具的方法
  • 如何 Build
  • (如有需要)取得和設定驗證資訊的方法
  • 在 Local 端執行的方法

同樣的,這裡也請盡量簡化步驟,讓開發者可以輕鬆建立開發環境。
也可提供 devcontainer.json 或雲端開發環境進行開發,但必須寫下需安裝的工具清單,避免環境設定成為一個黑盒子

測試方法

在開發者文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測試方法。至少需記錄 Unit Testi 和 Smoke Test 的執行方法。有了這些資訊,開發者即可在自己的環境設定發生問題時進行分析。

測試環境的連接訊息和驗證資訊,雖然無法直接在 Repository 中進行管理,但可在過程中記錄取得方式和位置。

部署・發布方法

接著是記錄在 Local 端開發後需要執行的步驟。舉例來說,若開發的是服務器端應用,則會記錄如何在 Staging 環境部署並進行整合測試。另一方面,若開發的是客戶端應用,則會記錄如何打包並建立 Release Candidates 以進行整合測試。

在文件中正確記錄這些步驟非常重要,否則可能導致過度依賴特定人員或缺漏工作步驟的問題。即使使用 CI/CD 自動化,也應該記錄哪些地方執行什麼操作,以及如何檢查結果。

設計資料・編碼規範等連結

建議製作像是伺服器架構圖與程式碼封裝架構,能夠總覽整體系統架構的資料(例如 ARCHITECTURE.md),這些資料將有助於開發人員進行除錯及思考如何修正。同樣的,編碼規範將有助於確保程式碼品質。

開發流程

最後是記錄程式碼以外的開發規則,像是如何提出工作項目、分支策略、建立 PR 的方法等等。

透過整合開發流程,將有助於提升該 Repository 的「秩序」。若缺乏規則管理如何提出工作項目,將使編寫開發技術路線和發版紀錄變得困難。若缺乏明確的分支策略,將使得開發分支變得不穩定,進而降低開發速度。此外,若不為 PR 制定規則,將會增加會經過測試的程式碼數量,降低程式碼品質,或導致使用手冊過時。

如何使 README.md 更吸引人

前面已經介紹該如何充實 README.md 的內容,但外觀也同樣重要。
通過調整 README.md 的外觀,能夠讓整個 Repository 看起來更具有吸引力。

在 README 中加入專案的 LOGO 可以使 README.md 更加引人注目。有了 LOGO 之後,除了能夠幫助識別該 Repository,也能提升親和力。
一開始可以先選擇使用簡單的 LOGO,選定 LOGO 將會有所幫助。

新增 Badge

許多知名開源軟體的 README 都有附上像是 build: passingnpm: 2.7.3 這類的 Badge。

透過查看程式碼,可以瞭解到這些 Badge 實際上只是圖片連結,是使用根據 Repository 狀態來動態生成圖片的服務。對於 Public Repository,經常會使用 shields.io 等的服務,使 Badge 看起來更加吸引人。

對於 Private Repository,可能就不適用這種服務,但 GitHub 本身就會根據 Work Flow 的成功與否生成 Badge,像這樣簡單的 Badge 就很足夠使用了。

  • Adding a workflow status badge - GitHub Docs

總結

本文介紹了應該記錄在 README.md 中的內容。

透過充實 README.md 內容,能夠讓 Repository 更易於使用和開發。當然,撰寫程式碼也同樣重要,但也記得時常更新自己 Repository 的 README.md 吧。

15th鐵人賽目錄傳送門:https://ithelp.ithome.com.tw/users/20135558/ironman/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