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3 15th鐵人賽] Day30 - 對技術不感興趣有什麼錯?

原文連結:技術に興味がなくて何が悪い? - Qiita

最後選擇這篇文章作為結尾,是自己也覺得挺有意思的主題。

作者從自身角度,說明為何不贊同「對技術不感興趣的人不適合成為工程師」這項論點;再進一步透過自身經歷,分享即使對技術不感興趣,該如何以工程師的身份面對工作。

畢竟自己對於技術本身,可能也稱不上是「充滿興趣」的那一側人種,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習也好,工作也罷,若能從中獲得成就感,仍舊是讓人樂此不疲的事情。

那麼,以下正文開始!


TL;DR

即使對技術不感興趣,也可以成為一名工程師。

【註】TL:DR = Too Long; Didn’t Read.(長話短說、簡言之)

目標讀者

認為自己對技術不感興趣的人

關於筆者

  • Web 應用程式開發工程師,主要工作包括程式細部設計、畫面設計和編碼。
  • 對技術不太感興趣。

前言

在工程師的圈子,經常可以看到以下類似的主張:

  • 應該在假日學習。
  • 應該經常關注最新的技術趨勢。
  • 應該參加技術活動。
  • 應該每天寫程式。
  • 應該學習現代技術,而不是過時的技術。

etc…

而當這些「應該論」變得更加強烈時,甚至會出現「對技術不感興趣的人不適合當工程師」這樣的言論,並且有不少人贊同這種觀點。

前陣子,我在某個社群(SNS)看到以下對話:

新手工程師的提問
我應該在假日學習嗎?

現役工程師的回答
提出這種問題說明你不適合做工程師,還是辭職吧

接下來撰寫的內容,即使是對技術不感興趣的新手工程師,也完全沒有問題。我自己也是如此,很高興從事工程師的工作。不論是因為「可以賺錢」、「想要遠端工作」或是「IT 領域感覺很熱門」,基於這些動機而成為一名工程師。但為了生存,仍必須學習必要的知識。

我認為,即使對技術不感興趣,也不代表不適合成為工程師。對技術是否感興趣,和是否適合工程師這個職業不一定相符。我自己對技術並不太感興趣,但我認為自己非常適合工程師這個職業。
因此,我決定撰寫這篇文章,重新整理關於 「工程師和對技術的興趣」 的想法,希望能夠給那些因為對技術缺乏興趣而感到壓力的工程師,或那些正在考慮成為工程師的人一點鼓勵。

「對技術不感興趣的人不適合成為工程師」的根據

首先,「對技術不感興趣的人不適合成為工程師」這種主張,可能是從什麼樣的思維中產生的?我認為以下是根本原因:

工程師需要持續學習技術,如果沒有興趣將難以做到。

然而,我認為事情並非如此。

是否需要持續學習技術

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真實的。因為技術的進化和變遷非常劇烈,而且變化的速度似乎每年都在加快。
雖然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技術不會經常改變,但實際在工作現場需要掌握的技術,例如程式語言或 AWS/GCP/Azure 等雲端服務,可以說變化非常快速。

然而,一旦掌握了現場所需的技術,不太可能會因為日後不再持續學習,而失去工程師的職位。

這可能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即使是動態語言從這個世界上消失,Ruby 或 PHP 的工程師是否會突然失業呢?我認為不會,既然擁有現場等級的技術能力,適應靜態語言可能也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此外,現在的編輯器具備強大的補完功能,因此也未必所有使用靜態語言的工程師,都能夠對「型別安全」或「編譯器行為」等有正確概念,有些可能只是按照感覺來編寫程式。

這也就是為何在開頭提到「某種程度上是真實的」,一旦掌握了現場所需技術,就不太可能會因為日後不再持續學習而失去工作,從這層意義上來看,將會有所抵觸。

另外,近來在與工程技術的領域中,出現像 ChatGPT 和 GitHub Copilot 這樣的創新 AI 相關服務,並且有顯著發展;但我認為不是所有技術人員,都需要不斷追蹤這些最新資訊。即使是創新的技術或服務,在實際導入現場時也會漸進式地逐步發展。當然,追蹤最新技術趨勢並沒有壞處,但若沒有足夠的技術興趣或體力,那麼根據目前工作職場對於導入技術的氛圍,在必要時把握需要的訊息,也能夠足以生存下去。

對於那些對技術不感興趣的人來說,沒有必要自己開闢道路,只需要感謝前人鋪好的道路,並堂堂正正地前進就好。

如果沒有興趣就不能持續學習嗎

對於這一點,我認為明顯是錯誤的。

即使沒有興趣也可以學習

很顯然地,即使沒有興趣也可以學習,興趣和行動應該分開思考。

就我自己而言,即使對某種技術沒有興趣,只要目前的工作有需要,或者對未來的職涯發展有必要,我會在休息日抽出時間學習,這並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

在成為工程師之前,我曾在金融機構工作。當我看到周圍的同事,不一定都對「金融」感興趣,甚至可以說,對金融感興趣的人還比較少。

然而,他們在下班後或休息日也會學習。這是因為,這些對當前工作或未來晉升是必要的

工程師也是一樣的,只要對當前工作執行或能夠接近自己未來的理想,那麼無論是否感興趣,學習就會是必要的。

相較於其他職業,我認為工程師更傾向將興趣和行動視為不可分割,但實際上,有許多行業即使沒有興趣也必須學習,甚至是在工作之外,學習的情況並不少見。在經歷高中或大學入學考試的人當中,有多少是因為對學術有興趣而學習的呢?

題外話:工程師和懈怠

這並不僅限於這部分,但這些只代表個人觀點,並且未經過科學根據的調查。由於主題涉及到個人性格,因此特別強調這只是我的猜測。

在社群上看到工程師的貼文時,經常能看到「懶惰」或「麻煩」的詞語。雖然只是主觀感受,但相較於非工程師的貼文,這些詞語似乎更常見。

容易懈怠的人,擁有對感興趣的事物非常專注這項優點,甚至到可能忘記時間的程度。然而,另一方面,對於不感興趣的事物,可能難以保持專注。如果是對技術感興趣的工程師,這可能不是問題,但如果沒有興趣,那可能就是悲劇了。

「對技術不感興趣的人不適合成為工程師」的觀點,也許被誤解為與這部分有關。可能因此產生「懈怠的人對不感興趣的事情難以保持專注」 + 「懈怠的人需要學習技術才能成為工程師」 => 「對技術不感興趣且懈怠的人不適合成為工程師」這樣的論點。

20230814 註記

在評論中,有讀者指出,在工程師的貼文中經常看到「懶惰」這個詞,這可能與 Larry Wall 所提倡程式工程師的三大美德之一「懶惰」有關。確實,在這種語境和含義使用是很有可能的。

首先是作為公司職員而不是工程師

這裡只討論在組織中工作的工程師。

在組織中工作,評價一位工程師價值的標準,將取決於如何為該組織創造利益,而技術能力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段。

如果是這樣,即使對最新技術不感興趣或缺乏知識也沒關係,只要能把握該組織所採用的技術,並能用來解決組織的問題就足夠了。

即使只能使用過時的技術,對最新技術一無所知,只要能用自己的技術解決所屬組織的問題,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出色的工程師,同時也是一位職員。

成為職業的工程師

在組織中工作,用自己的能力為組織貢獻利益是理所當然的。如果身為一名工程師,那麼方法通常會是基於技術的工程。

若是如此,對技術是否感興趣並不重要。因為動機更簡單,只需「學習對組織利益有貢獻的事情」,這樣就足夠了。將興趣和行動分開,採取「因為需要而學習」的態度非常重要

如果不能學習對工作必要的知識,那麼不論是否適合成為工程師,也很難成為能被組織認可的人才。

面對未來的態度

如果已滿足於現在(目前工作職務)的需求,那麼只需要對未來做好準備,就不會有任何不安了。如果未來有想要成為的樣貌,那就朝著那個目標努力。然而,對於那些沒有未來目標,但仍想以工程師身份生活下去的人,以下將介紹一些我自己正在實踐的方法。

取得證照

我個人推薦的方法之一,是參加每年兩次由 IPA(資訊處理推進機構)舉辦的「情報処理技術者試験(資訊處理技術者試驗)」。如此可以避免一年中完全沒有學習的時期,且由於一年舉辦兩次,也不需每天忙於準備考試。

之所以選擇 IPA,是因爲資格沒有有效期限。一旦取得資格,就可以永遠列在履歷表上。對於對技術不感興趣的人來說,可能不太願意花時間在只有 2、3 年有效期限的資格上。

※ 關於「情報処理安全確保支援士(資訊處理安全支援專家)」,由於是採取註冊制度,因此說沒有有效期限可能不太準確,詳細資訊請參考 IPA 官方網站

如果是身為 Web 工程師,基本資訊、應用資訊、資訊處理安全確保支援師、網路專家、資料專家、系統架構師等資格,都與實務相關,擁有這些資格也不會有損失。此外,根據自身的情況,參加專案經理的考試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完成 IPA 必要的試驗後,可以參加 LPI(Linux Professional Institute)AWSOracle 等的認證測驗,只需在 Google 上搜索「工程師 證照 推薦」,選擇與自身工作相關認證,每年參加兩次測驗即可。

這裡需注意的是,不要考取太多證照。假設對技術不感興趣,那麼每天為了學習某個領域將會非常痛苦。將認證視為對未來的準備,能有一層安全網應對可能情況,因此在不超出能夠容忍的範圍內學習就足夠了。

此外,這裡並不打算討論工程師證照是否有其必要性的問題,但我認為擁有相關資格總是有益的。特別是對於像我這樣對技術不感興趣的人來說,不太可能採取將個人開發成果上傳到 GitHub 這類的行動,因此證照可能是唯一能夠客觀證明 IT 技能的方式。我的 GitHub 個人帳號已經荒廢許久,最近某汽車公司的除草劑成了熱門話題,我甚至懷疑是否也散布到了我的 GitHub 上。

順帶一提,有時在就業市場上,經常會聽到「實務經驗比證照更重要」的看法。由於有些人在面試中善於說真假話,除了依賴由個人主觀認定在過去工作中的貢獻度,證照資格也應該列入評估對象。無論這個人是否能執行與該資格相應的實務工作,至少存在「在某個時刻滿足取得該資格的要求」這項事實。而在工作中,能否按時交付成果也非常重要

閱讀技術書籍

只需閱讀就可以。我通常每天閱讀約 30 頁技術書籍。因為覺得麻煩,所以不會打開編輯器寫程式碼,只是閱讀而已。這樣就不會花太多時間,也不會感到負擔,僅僅閱讀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加深對技術的理解。

「看」影片

在 YouTube 或 Udemy 等平台上,觀看影片內容,這裡重要的是「看」而不是「觀看」。即使試圖「認真觀看」來完全理解,但如果對內容不感興趣,也不太能持之以恆,最終可能會發現自己正在看其他內容。當然,也不需要打開編輯器。(即使打開也無妨)

為了能夠保持適度的專注,只需專心「看」就好。人類的大腦和五感是很神奇的,即使只存在過去腦海中模糊的記憶,「啊,是那時候的某項事物」也可能像這樣在未來產生連結。

和工程師朋友出去吃飯

和工程師朋友一起吃飯時,總會有段時間談論技術相關的話題。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瞭解最新的技術趨勢。

我有個非常熟悉區塊鏈技術的朋友。因為想知道他對區塊鏈的哪一方面感興趣,於是我閱讀了有關區塊鏈的書籍和觀看相關影片內容,查看了他的成果,甚至嘗試自己撰寫程式碼。結果,我對於區塊鏈技術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像這樣,即使對技術沒有興趣,只要對某個人感興趣,也許有機會透過這個人去瞭解某些技術。

關注 X 的技術用戶

我經常查看在 X 上所關注技術專家的貼文。這樣一來,我可以粗淺瞭解技術領域正在討論的話題。

在撰寫本文時,我觀察到有關「Ruby 的 return 語句」的小爭論。僅僅只是觀察一些關於這方面的貼文,也可以學習到「原來技術人員是用這種角度看待語言的」。

嘗試去做不感興趣的事情

取得證照、閱讀技術書籍、觀看影片等,做這些事情,可能會讓人懷疑自己其實對技術感興趣。因此,以下將依時間順序介紹今天的行動:

Time Action
15:00 起床
~16:00 早餐兼午餐
~21:00 YouTube, Netflix
~22:30 晚餐、散步
22:30 朋友要求我寫一篇文章
~24:00 YouTube, Netflix
24:00~ 開始撰寫該文章

如上所示,我通常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 YouTube 和 Netflix 上。說個題外話,但我目前非常熱衷於 TBS 電視台的「日曜劇場」節目正在播放的《VIVANT》劇集,經常花很多時間回顧主要劇情,或觀看關於這部劇的分析影片。

雖然有點偏題,但我想傳達的是,正因為沒有興趣,學習才具有其價值。

即使可能存在細微差別,但那些在 X 上追蹤的人,無論是否有動力,都會強迫自己投入一定的時間完成某件事,期望由此產生(內在)動機,可以用 「念能力攻擊」 這個詞來形容。

努力學習不感興趣的事物,往後也可能因此產生興趣。

相對於對技術感興趣的人,那些不感興趣的人能勝過嗎

很遺憾的,越是追求卓越,越難在技術能力和知識方面,勝過那些對技術有濃厚興趣的人。如果對技術感興趣的人每天花 3 小時學習,而對技術不感興趣的人來說,花 4 小時學習就有辦法勝過嗎?這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問題。

對技術充滿興趣的人,除了在桌前學習,還會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場合,思考與技術相關的事情,例如上廁所、吃飯或散步時,也許在這些時候花的時間更長。

因此很遺憾的,面對這樣的人,不抱持興趣的一方是無法與其競爭的。原因很單純,因為面對技術的學習時間、量和質都不同。

但也不必感到過於悲觀,因為在我觀察的範圍內,這樣的人只佔極少數,只要能不懈怠地持續必要的學習,就能獲得在多數環境通用的技術能力。

此外,即使身為工程師,並不意味著單靠磨練技術就足以生存。能夠進行技術性討論的前提,是建立在能與客戶進行談判的能力、與工程師之間橫向協作的能力、領導其他工程師的能力、管理技術工程師團隊的能力等等,除了單純的技術能力以外,實際工作中所需的技能範圍非常廣泛。

儘管如此我仍然認為自己適合成為工程師

到目前為止,作為一名對技術不感興趣的工程師,我寫下自己對此的看法與實踐。儘管我依舊對技術不抱持興趣,但我仍然認為自己適合成為一名工程師。以下是我的原因。

喜歡細節工作

在工程領域中,包含許多細節工作。不用說,光是缺少冒號就可能導致無法運作,或空格變全形可能導致故障發生。然而,近來這些問題通常能被編輯器自動處理,這讓我有點嫉妒。
不僅是在寫程式的時候,在建立設計文件等情況,只不過是為了微調樣式,需要刪除字句、添加標點符號、修正錯字,或按上司喜好做細部調整,像這樣細緻而簡單的工作,我個人非常喜歡。

能夠迅速看到成果

只需添加一行程式碼,即可修復故障的功能,並且結果能夠立即顯示在螢幕上。例如,為了解決「這部分的數字沒有顯示」的問題,只需打開編輯器,稍微修改一下程式碼,然後刷新畫面,問題就解決了。

如果稍微拓寬視野,可以在許多場合迅速應用所學知識。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如果被分配到的工作需要用到自己不熟悉的技術,透過自身研究和學習能夠成功完成這項工作,多數工程師可能或多或少都曾有過這些經歷。

如此一來,對於輸入和行動,能夠迅速看到結果,以及透過所學知識完成工作的實感,都使我樂在其中而不會感到厭倦。

「喜愛」所具有的熱度

如同再三提到的,雖然我個人對技術沒有太大興趣,但周圍有許多人是因為熱愛技術,才選擇擔任工程師。與其他職業相比,真正對工作充滿興趣的人可能佔據相當大的比例。

在這樣的環境中,可能有機會體驗到珍貴的時刻。雖然無法完全用言語表達,但面對某人的「喜愛」所散發的熱度,能夠意識到周圍的人,甚至是自己都被這份熱情所牽引。

「喜愛」這份情感所蘊含的熱情,感覺似乎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著迷於網路的動力

無論是在網路上,還是私有網路空間,當別人向我建立的程式發送請求,並藉由回應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可說是身為工程師所能夠體會到的最強大動力

此外,自己完成的程式能透過網路向全球公開,並且被陌生人使用,這點讓我感到非常浪漫,甚至帶來一種興奮感

喜歡尋求自己的美感

程式碼中存在著「美感」,即使是具有相同功能的程式碼,有的可能很髒亂,而有的可能具有令人嘆為觀止的美麗。

當然必須優先考慮的,是專案的程式碼規範,以及響應速度和內存效率等性能指標,但在滿足這些要求後,還存在一些空間,能夠寫出自己認為充滿美感的程式碼。這已不再被稱作是重構,而是類似補妝或盆景的至高領域了。

如上所述,雖然我對工程技術本身並不感興趣,但透過工程領域獲得的經驗讓我樂此不疲,並且使我認為自己適合成為工程師。

最後

基於以上這些理由,我認為並不一定要對技術感興趣,才能夠成為一名工程師。

即使對技術不感興趣,只要能夠發揮組織所需的能力,就不需擔心謀生的問題,有些人可能更關心透過工程領域所獲得的經驗。
此外,即使現在沒有興趣,也不代表將來會一直如此。

最後,我想分享這段話:

頂への途を見つけたなら険しいのか?己に向いているのか?可能なのか?そんなものは関係ない ”ただ登る”少なくとも俺にアメリカンフットボールを教えたマルコという男はそうしてきた才能が足りぬのなら臆面もなく人の手にすがり己の手を汚し愛する者に侮辱され それでもなお頂点を獲るために全ての男が本来持っている焼け付くような渇き ただ頂点を獲るために!by アイシールド21 峨王力哉

內容翻譯如下:

既然看到了通往頂點的路;危險嗎?自己夠格嗎?可能嗎?這根本就無所謂了。只要「往上爬」,至少——那個教會我美式足球的男人,就是那麼做的啊!力量不夠那就用卑鄙的手段也要得到,即使弄髒自己的雙手;即使被喜歡的人輕視。就算是那樣,也要爬上頂點。所有人心裡本就該存在的那種熊熊燃燒的渴望,就只為了登上頂點!
——摘自《光速蒙面俠21》峨王力哉

並不是說在這個時刻一定要追求巔峰。但如果有需要,不論自己是否適合,只要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就應該「繼續往上爬」。

我相信這樣一來,絕對能夠以工程師的身份謀生。


到這裡,結束鐵人賽最後一篇文章!(撒花)雖然有點爆字數,差點以為要來不及-_-;;

看到這篇標題的時候不禁想著,不僅限於工程師這項職業,也許多數人對於工作本身的想法是:

勞動就是狗屎。(労働はクソということです。)
by《咒術迴戰》七海健人

咳咳、我想表達的是,或許大多數的人可能都曾懷疑過自己,懷疑是否有能力從事這份工作,但卻因為各種原因堅持下來。我想這沒有錯,畢竟能夠將興趣和工作完美結合的天選之人,在世上可能只佔極少數,但即使不感興趣,若能夠從中獲得成就感,也是很棒的事情呢。

最後,預計明天會再整理一篇結語,為今年鐵人賽初體驗做個結尾,以上!

15th鐵人賽目錄傳送門:https://ithelp.ithome.com.tw/users/20135558/ironman/6290